兰州理工大学致力于为国家能源战略提供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支撑,为满足中国新能源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于2013年成立新能源学院。2025年6月,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整建制转入新能源学院,重组成立绿色能源与储能学院,为学校内设教学机构,正处制建制,教学办公地点设在兰州理工大学兰工坪校区。
学院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原风能与动力工程),正在筹建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前身是在胡文瑞院士的带领和指导下,于2008年创办的国家目录外本科专业“风能与动力工程”(2013年调整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成为国内较少的风电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拥有风能和太阳能两个本科培养方向,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一体化培养体系。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B+专业。
学院师资雄厚,专职教师23人,95%人员具有博士学位,85%以上人员具有高级职称。其中,甘肃省教学名师1名,甘肃省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名,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师德标兵1名,红柳杰青1人,并柔性引进华北电力大学长江学者杜小泽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李晔教授、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王志峰教授指导专业建设和发展。先后承担国家“973”课题3项、国家“863”课题5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甘肃省重大专项、甘肃省科技攻关、甘肃省省长专项等省部级项目30余项,横向项目60多项。
目前拥有甘肃省风力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甘肃省最大的环境风洞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等多个教学资源和平台,建有专业实验实训中心2个(工科实训中心、新能源技术国际共享服务中心),大学物理实验室1个,光伏及微电网实训基地1个,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和科创平台。
现有研究生190多人(含博士和硕士)、本科生690多人。学生科创比赛荣获国家级奖励20余项、省级奖励50多项。连年就业率96%以上,毕业生多在华能、大唐、国电、华电、华润电力、中车、金风科技、中电建、中广核等大型国有企业就业,从事生产、研发和管理类工作,就业区域分布在华北、华东、东北、西北、中南等。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学校办学理念,完成学校安排的招生指标、教学任务和学生教育管理等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甘肃乃至全国的新能源、储能等产业领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